2009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11-08-01 浏览:1579
字号:
【大】【中】【小】
分享到: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精神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市学习实践办公室的安排,我会从2009年3月下旬到12月中旬,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部署,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奋力推进泸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活动主题,适时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较好的构建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残疾群众得实惠,‘四个四’发展战略见成效”的目标,进一步开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三个阶段的集中学习实践活动和“回头看”活动中,我会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资料,详细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市残联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历程,分析查找出了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在思想、工作作风上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问题,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专题报告》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目标、时限、责任人三明确的《整改方案》,解决了一批严重影响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残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学习实践,市残联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找准了问题,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干劲,残疾人事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普通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把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服务残疾人的能力,残疾人得到切实实惠。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市残联满意度达100%,学习实践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09]14号),我会党组、理事会认真组织学习,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将制定出台泸州市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日程。市残联成立专门班子,及时拟出促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基层残联、残疾人专门协会和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多个部门的意见,使泸州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既体现省委、省政府精神,又适合泸州实际。12月7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泸委发[2009]18号)。

二、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组织和信息化建设,整体提高服务残疾人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各区县残联按照中国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化验收标准》的要求,继续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组织网络,较好的实现了基层残联“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目标。乡镇、街道残联普遍做到“四有”:有办公地点,有服务载体,有志愿者联络站,有专兼职干部。三级一体的“县(区)—乡(镇)—村(社区)”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各级残联的指导下,残疾人专门协会和残协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春节、“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和“特奥宣传日”期间,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事迹,组织有技能的残疾人回报社会,充分发挥了“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作用。乡镇残联、社区残协积极动员残疾人参与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宣传现代、文明的新残疾人观,营造了残疾人和健全人和谐生活的浓厚氛围,努力实现了“平等.参与.共享”和“三个活跃”的目标。

根据社工人才培训计划,我市2009年举办了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班8期,培训各级残联干部350名。其中,市本级通过自办班和外派培训等方式,培训本系统社工人才171人次,有效提高了我市残疾人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为进一步抓好信息化建设,我市今年专题举办了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软件暨信息化建设培训班,加快了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和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截至12月中旬,全市审核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5.5万件,为规范管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各级残联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门户网站建设,普遍推行政务公开,努力实现残疾人访问无障碍。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残联认真执行信息直报和通报制度,优质完成信息报送任务。全市上报中国残联、省残联信息265条。其中,中国残联采用23条。统计工作制度完善,软件使用全面推广,电子台帐建设初见成效,较好的完成了残疾人事业统计年报任务,受到省残联和相关处室的好评。

三、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

按照到2020年实现残疾人“老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总体目标和省残联关于社会保障工作的会议精神,我市着重从四个方面构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命权和生存权”的社会保障网。一是继续巩固城乡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760名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和17000名农村残疾人进入最低生活保障线,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二是进一步发展农村残疾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残疾人参与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已经开展的区县残疾人参合率达97.5%。各地还通过对贫困残疾人减免挂号费、减收床位费,酌情减免检查费和手术费等,初步构建了实现农村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的基本保障网。三是创新城镇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政府制定出台《泸州市城镇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我会为残疾人争取到特殊的优惠政策:18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额由政府补贴;成年重度残疾人每年由政府补贴155元,个人缴交105元。四是试点新型农村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市残联和试点县残联分别进入市、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调查摸底和调研工作,并提出了“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参保补贴标准建议。

在构建基础保障体系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推进“阳光花园”计划,探索残疾人特殊保障体系建设。一年来,我市在省残联的关心支持下,投入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职业康复经费25万元,开展了刺绣、钩针编织、丝网花制作、串珠、中药袋加工、信封制作、核桃工艺和瓶酒盖加工等职业康复项目,参训学员从2008年的12人增加到今年的36人,社会影响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残疾学员主动申请参加训练。目前,已有1名学员接受了市残联8000元的创业资金补助,开始自主创业,并安置了4名残疾人就业。3人进入有偿非正规就业训练阶段,并每月领取一定劳动报酬。

四、关注民生,拓展业务,强化服务职能,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围绕项目抓康复,圆满完成各项康复任务。通过实施“彩金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彭年光明行动”以及与南京爱德基金会、CBM国际组织、香港复康会、美国信义会合作的外援康复项目,我市2009年共康复训练聋儿65名,培训聋儿家长60名,为21名聋儿配戴了助听器;完成智障儿童康复训练46名,培训智障儿童家长28名,康复训练脑瘫儿28名,培训脑瘫儿家长2期共61名;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000例,其中,政府投入资金30.5万元,为49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免费复明手术;在全市112个乡镇、186个社区推开社区康复项目,训练各类残疾人550名;在泸县、合江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的77个乡镇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投入资金77.56万元,为1539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救助;各地还为残疾人供应辅助用具1730件,其中,为贫困残疾人免费配发辅助用具898件,为480名贫困肢残人发放了免费轮椅,为53名贫困缺肢者安装了假肢。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设立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聋儿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服务点等115个,配备管理和康复员420余人,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目标。

二是突出主题抓服务,加大投入促就业。今年,我们通过开展残疾人就业“三大”主题系列服务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帮助残疾人就业,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金融危机对残疾人就业的不良影响,保障了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权利,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全年各级残联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技术培训班102期,对3246名贫困残疾人和就业困难对象实施了免费培训。通过单位按比例安置、福利企业招工、劳务输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等形式,新增1417名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超额完成省残联下达新增1100名残疾人就业目标任务。在“就业援助周”和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中,全市散发残疾人就业宣传资料3万份,开展就业援助6237人,发放就业援助金118万元,帮助了2011名城乡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各级继续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取办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100万元,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多管齐下抓扶贫,残疾人民生状况持续改善。2009年,全市筹集资金200万元,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新建住房300户,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在原有合江县100万元康复扶贫到户贷款项目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成功申报落实纳溪区康复扶贫到户贷款60万元和项目贷款200万元,通过发放贷款,配套财政到户贷款贴息资金9万元和项目贷款贴息资金6万元,使168户残疾人家庭受益,人均增收分别达到220元和826元,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初见成效。扶贫基地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全市新建成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与原有的7个扶贫基地一起,发挥了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的龙头作用,使上千残疾人家庭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各级残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残疾人,通过科技扶贫、医疗卫生康复扶贫、“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一帮一”、“众帮一”等助残扶贫活动,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800户,落实帮扶资金200万元。

四是提高认识抓教育,残疾人整体素质有新提高。各地认真实施民生工程,积极组织残疾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在校残疾学生达到1901人,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主动开展扶残助学活动,结队帮扶残疾少年儿童1153名。市残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大专院校残疾考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对21名考入大专院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发放了一次性资助金7.1万元,对57名在大专院校就读的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补贴7.91万元,圆满完成了高考残疾学生招录任务。彩金扶残助学项目开展顺利,资助残疾学生120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残疾人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五、加强文化体育宣传,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营造扶残助残良好氛围

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我市认真做好了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集体、个人和第三次“四川省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的推选、审核、推荐等工作。泸州医学院荣获“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受到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元旦、春节、“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爱耳日”、“爱眼日”等活动期间,各级残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自强事迹,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节日期间,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共走访残疾人7200户,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00余万元,看望残疾儿童500余名,向特殊教育学校捐款6万余元。为展示泸州残疾人的特殊才艺和奋发自强的精神风貌,我市今年排练了4个类别12个节目,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市残联组织35名运动员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充分展示了我市智力残障人士“勇敢参与,争取胜利”的精神风貌。各级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残疾人生产生活,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1至12月,共刊载有关我市残疾人的报道61篇,电视台播出新闻53条,电台播报107次。市级电视台、电台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选送了《美丽康复员》等2部电视专题片送省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市图书馆开设了盲人、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区。《中国残疾人》、《三月风》征订任务全面完成。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为更好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我市启动了《泸州市残疾人救助保障办法》的修订工作。各级残联配合人大、政协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工作,促进各项残疾人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市残联按时完成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定了规范行政执法流程等措施,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在“助残日”和法制宣传月期间,各地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的维权意识。2009年,全市维权服务机构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帮助对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208件,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2件。残疾人信访工作受到各级残联领导的高度重视,信访机构、人员、场所、经费四落实。全市接待和处理残疾人信访1629件。无赴省、进京集访事件,领导批示件和信访案件办结率均为100%。各地以学校为依托,认真做好残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按时完成。

六、抓班子带党建,“六强”干部队伍和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业绩

市残联以创“四好”班子为抓手,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而带动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市残联机关设立了首问责任岗,实行了干部挂牌上岗制度和职工去向告知制度,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六强” 残联干部形象不断彰显,多名干部被表彰为先进个人。为提高工作效能,我会还专门委派2名干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添置了自动钢印机等办公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办证和服务效率。各项审批事项及时办结率达100%,受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的好评。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残联各职能科室广泛引入科学发展理念,机关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人事、劳资、综治、卫生、双拥、保密、档案、计划生育、电子政务、妇女儿童、退休干部管理等任务全面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2009年12月12日